当我第一次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宠物视频的评论区被满屏的“猫税”刷屏时,我认为就是一个普通的热点现象吧。
但随后不熟练的中文帖子出现在首页,TikTok难民大批涌入了小红书。他们的到来为这个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,引发了中美用户之间前所未有的文化碰撞。
原因要追溯到TikTok在美国面临的风波。去年,美国针对TikTok提出了可能的禁令,让1.7亿用户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。而习惯在这个平台上记录生活、观看搞笑视频的网友们,不得不寻找新的归宿。
小红书以其独特的社区氛围和多样化的内容迅速吸引了他们的目光。不同于TikTok的娱乐性内容,小红书更加注重生活细节的分享。从美妆到旅行,从健身到宠物,与许多美国网友的兴趣不谋而合。
一位新用户坦言:“在这里,我不觉得自己是在消费内容,而是与朋友分享生活"。“TikTok难民”在小红书上找到了发挥创意的天地。最受欢迎的内容莫过于宠物视频。
“猫税”成为热词,网友将自家宠物的照片上传,并附上一句调侃式的配文:“我交了猫税,可以换点赞吗?”语言的障碍并未让他们退却,相反,这些美国用户迅速适应了中国互联网的梗文化。
有些人甚至主动学习常见的网络流行词,用“卷王”“顶流”来形容自己的宠物,逗得中美网友哈哈大笑。中国网友也乐于参与这种跨文化的互动。
有人拿出了李华式写作练习的经典模板,请美国网友帮忙填空,还有人调侃式地用中式语法与对方交流。你来我往的互动,不仅没有让人感到文化的隔阂,反而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理解。
这场“迁徙”并非没有挑战。语言障碍和内容推荐机制的差异,是许多美国用户在使用小红书时遇到的主要问题。有些人需要借助翻译软件才能看懂中文内容,也有人吐槽自己被系统推送了与兴趣不符的帖子。
诸多的问题并未阻止他们在这里扎根。不少“新移民”自发组织互助群,分享如何高效使用平台的方法。
在宠物和梗文化的推动下,小红书不仅成为美国网友逃离TikTok后的新据点,意外地成了一座文化桥梁。中美网友通过日常生活的分享与交流,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似之处。
由TikTok危机引发的社交迁徙,反映了普通人在数字时代跨文化互动的潜力,人们用幽默和创意架起了桥梁。正如一位用户所说:“这里没有对立,只有生活的真实。”
我们不禁要问:未来的社交平台,是否能够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,而不是割裂的象征?这场文化奇遇,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。
